

每每提到「黃大仙」,總會聽到「有求必應」、「香火鼎盛」、「籤文靈驗」、「上頭炷香」等關聯字。過去一百年,黃大仙祠得蒙仙師庇佑,屢顯威靈,撫慰無數心靈、吸納本地及海內外眾多善信。
嗇色園為道教團體,尊崇道、釋、儒三教,敬奉主祀黃大仙師,主張「道法自然」,順應天命,由民眾崇信匯聚而成的「黃大仙」信仰習俗,潛移默化成為社會集體回憶及傳統,甚至讓「黃大仙信俗文化」被列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進一步確認「黃大仙祠」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。
黃大仙信仰於香港落地生根,嗇色園作為傳承者,責無旁貸。藉創園一百周年契機,本園數年前已籌建「黃大仙信俗文化館」,即將於2021年開幕。館內詳盡介紹黃大仙信仰的歷史長河及嗇色園善業發展之路,鉅細無遺。凡進祠者均可免費進場,讓大家深入認識這所現代化管理廟宇背後之百年演變歷程。
《道德經》云:「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」,今天所見的黃大仙祠,一磚一瓦,一簷一窗,盡是歷代道侶通過努力和智慧建設而成,我們不單要繼承先賢美德,更要薪火相傳。近年不論招募有志之士入道,或是舉辦上契活動,也旨在讓世人對學習道教義理、讓黃大仙信仰得以開枝散葉,更要將黃大仙師「普濟勸善」精神流芳百世。
道教提倡寡欲和崇尚無為的生命觀,著重人與自然的融和。百年間,黃大仙祠在熙來攘往的市區中心,為世人提供心靈憩息的空間。大殿的神聖莊嚴、五行建築的象徵美學、從心苑內之亭台樓閣、小橋流水、處處鳥語花香,滋養人心。倘若諸君還未曾到來,本人誠邀到此一遊,與善結緣。

弘道百載,不忘勸善初心
惠澤萬民,承傳普濟精神
2021年,是嗇色園,亦是黃大仙祠成立的一百周年。
「嗇色園」之名由文昌帝君乩示所賜,為黃大仙祠的管理機構,同時是一所道教慈善團體。創園之初,嗇色園乃私人修道場,並無恒常對外開放;及因各先賢道侶以普濟之善心開設中藥局,為貧苦大眾贈醫施藥而為人熟悉,民眾又祈請仙師,求籤問事,以仙方(藥籤)治病,靈驗事跡廣傳,信徒日增,黃大仙師「有求必應」形象終深入民心。
回首創園之初,幸得各方善信慷慨解囊,支持園務發展:於物資匱乏的二十年代中「救疾扶傷」、於人口膨脹的六十年代起「育才興學」,以及於人口老化開始的八十年代「安老護耆」。嗇色園關注社會發展,回應時代需求,濟世為懷。
時至今日,本園除設有中藥局、西醫、中醫服務、牙醫及物理治療診所外,亦開辦有十五所教育單位、一台流動生物實驗室及一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,以及十七所安老服務單位,包括安老院舍、日間長者中心及健康服務中心,秉持善心,以多元化服務實踐善行,回饋社會。我們感恩仙師庇佑外,亦感激先賢道侶及各社會賢達的扶持及提點,使本園茁壯成長,成為值得信賴及獲各界認可的宗教慈善團體。
踏入2021年,本園一百周年紀慶活動籌備專責委員會準備多項慶祝活動,與眾同樂。本人誠邀社會各界支持及參與其中,認識嗇色園百年故事,一起重溫黃大仙師陪伴香港成長的歷史軌跡。
過去百年,香港從滄海桑田至今高廈林立;嗇色園黃大仙祠亦從簡室竹棚發展至今的莊嚴勝地。然而在歷史洪流中唯一不變,就是背靠獅子山下守護着香港善信的信念。往後,無論在宣道及慈善事業發展上,本園將不忘前人心血,與時並進,再譜新章,並冀與各界攜手,延續及傳承「普濟勸善」精神,造福社群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