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每每提到「黄大仙」,总会听到「有求必应」、「香火鼎盛」、「籤文灵验」、「上头炷香」等关联字。过去一百年,黄大仙祠得蒙仙师庇佑,屡显威灵,抚慰无数心灵、吸纳本地及海内外众多善信。
啬色园为道教团体,尊崇道、释、儒三教,敬奉主祀黄大仙师,主张「道法自然」,顺应天命,由民众崇信匯聚而成的「黄大仙」信仰习俗,潜移默化成为社会集体回忆及传统,甚至让「黄大仙信俗文化」被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进一步确认「黄大仙祠」的存在价值与重要性。
黄大仙信仰于香港落地生根,啬色园作为传承者,责无旁贷。藉创园一百周年契机,本园数年前已筹建「黄大仙信俗文化馆」,即将于2021年开幕。馆内详尽介绍黄大仙信仰的歷史长河及啬色园善业发展之路,鉅细无遗。凡进祠者均可免费进场,让大家深入认识这所现代化管理庙宇背后之百年演变歷程。
《道德经》云:「九层之臺,起于累土」,今天所见的黄大仙祠,一砖一瓦,一檐一窗,尽是歷代道侣通过努力和智慧建设而成,我们不单要继承先贤美德,更要薪火相传。近年不论招募有志之士入道,或是举办上契活动,也旨在让世人对学习道教义理、让黄大仙信仰得以开枝散叶,更要将黄大仙师「普济劝善」精神流芳百世。
道教提倡寡欲和崇尚无为的生命观,着重人与自然的融和。百年间,黄大仙祠在熙来攘往的市区中心,为世人提供心灵憩息的空间。大殿的神圣庄严、五行建筑的象徵美学、从心苑内之亭台楼阁、小桥流水、处处鸟语花香,滋养人心。倘若诸君还未曾到来,本人诚邀到此一游,与善结缘。

弘道百载,不忘劝善初心
惠泽万民,承传普济精神
2021年,是啬色园,亦是黄大仙祠成立的一百周年。
「啬色园」之名由文昌帝君乩示所赐,为黄大仙祠的管理机构,同时是一所道教慈善团体。创园之初,啬色园乃私人修道场,并无恒常对外开放;及因各先贤道侣以普济之善心开设中药局,为贫苦大众赠医施药而为人熟悉,民众又祈请仙师,求籤问事,以仙方(药籤)治病,灵验事迹广传,信徒日增,黄大仙师「有求必应」形象终深入民心。
回首创园之初,幸得各方善信慷慨解囊,支持园务发展:于物资匮乏的二十年代中「救疾扶伤」、于人口膨胀的六十年代起「育才兴学」,以及于人口老化开始的八十年代「安老护耆」。啬色园关注社会发展,回应时代需求,济世为怀。
时至今日,本园除设有中药局、西医、中医服务、牙医及物理治疗诊所外,亦开办有十五所教育单位、一台流动生物实验室及一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,以及十七所安老服务单位,包括安老院舍、日间长者中心及健康服务中心,秉持善心,以多元化服务实践善行,回馈社会。我们感恩仙师庇佑外,亦感激先贤道侣及各社会贤达的扶持及提点,使本园茁壮成长,成为值得信赖及获各界认可的宗教慈善团体。
踏入2021年,本园一百周年纪庆活动筹备专责委员会准备多项庆祝活动,与众同乐。本人诚邀社会各界支持及参与其中,认识啬色园百年故事,一起重温黄大仙师陪伴香港成长的歷史轨迹。
过去百年,香港从沧海桑田至今高厦林立;啬色园黄大仙祠亦从简室竹棚发展至今的庄严胜地。然而在歷史洪流中唯一不变,就是背靠狮子山下守护着香港善信的信念。往后,无论在宣道及慈善事业发展上,本园将不忘前人心血,与时并进,再谱新章,并冀与各界携手,延续及传承「普济劝善」精神,造福社群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